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三重门》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事宜,此时觉得北京(💸)什么都(✨)不好,风(📚)沙满天(🕜),建筑土气,如果不说这是北京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发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居然超过十一点钟要关门(🚡),幸好北(😘)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半夜,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看了一个礼拜电视回去了,觉得上海什么都好,至少不会一个饺子比馒头还大。
我说:只(🚞)要你能(💬)想出来(🏖),没有配件我们可以帮你定做。
第一次真正去远一点的地方是一个人去北京,那时候坐上火车真是感触不已,真有点少女怀春的样子(⛓),看窗外(🍥)景物慢(🌌)慢移动,然后只身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连下了火车去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以后陆陆续续坐了几次火车,发现坐火车的诸多坏处,比如我睡觉(🗻)的时候(🌏)最不喜(🎻)欢有人打呼噜,还有大站小站都要停,恨不得看见路边插了个杆子都要停一停,虽然坐火车有很多所谓的情趣,但是我想所有声称自(🍷)己喜欢(⏺)坐火车(🛵)旅行的人八成是因为买不起飞机票,就如同所有声称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只要能挪动就可以不必追求豪华舒适品牌之类的人只是没钱(💡)买好车(🛬)一样,不(🐗)信送他一个奔驰宝马沃尔沃看他要不要。
第二是善于打小范围的配合。往往是三个互相认识的哥儿们,站在方圆五米的一个范围里(🕝)面,你传(🧑)我我传(🤚)他半天,其他七个人全部在旁边观赏,然后对方逼近了,有一个哥儿们(这个哥儿们往往是站得最靠近自家大门的)支撑不住,突然想起来要扩(➖)大战线(🏅),于是马(🔫)上醒悟,抡起一脚,出界。
我在北京时候的一天晚上,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外地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新书,觉得很退步,我说其实是我进步(📂)太多,小(🏧)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活,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从高一变成了高三,偶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所以根本不在一个欣赏的层(🏙)次上。我(😐)总不能(🕒)每本书都上学啊几班啊的,我写东西只能考虑到我的兴趣而不能考虑到你们的兴趣。这是一种风格。
在抗击**的时候,有的航空公司推(🍢)出了教(🤔)师和医(🌉)护人员机票打六折的优惠措施,这让人十分疑惑。感觉好像是护士不够用年轻女老师全上前线了。但是,我实在看不到老师除了教大家勤洗(⛷)手以外(🤜)有什么(📭)和**扯上关系的。那我是清洁工坐飞机能不能打六折?
而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培养诗人。很多中文系的家伙发现写小说太长,没有前途(🌦),还是写(😤)诗比较(🏃)符合国(🐻)情,于是在校刊上出现很多让人昏厥的诗歌,其中有一首被大家传为美谈,诗的具体内容是:
阿超则依旧开白色枪骑兵四代,并且从(🚡)香港运(👳)来改装(🐝)件增加动力。每天驾驭着三百多匹马力到处奔走发展帮会。
Copyright ? 200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