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去远一点的地方是一个人去北京,那时候坐上火车真是感触不已,真有点少女怀春的样子(🐲),看窗外景物慢慢(🍌)移动,然后只身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连下了火车去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以后陆陆续续坐了几次火车,发现坐火车的诸多坏处(🏖),比如我睡觉的时(👵)候最不喜欢有人(🥫)打呼噜,还有大站小站都要停,恨不得看见路边插了个杆子都要停一停,虽然坐火车有很多所谓的情趣,但是我想所有声称自(📐)己喜欢坐火车旅(🥨)行的人八成是因为买不起飞机票,就如同所有声称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只要能挪动就可以不必追求豪华舒适品牌之类的(🐬)人只是没钱买好(🥣)车一样,不信送他(✏)一个奔驰宝马沃尔沃看他要不要。
而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培养诗人。很多中文系的家伙发现写小说太长,没有前途,还是写诗比(😃)较符合国情,于是(🐳)在校刊上出现很多让人昏厥的诗歌,其中有一首被大家传为美谈,诗的具体内容是:
这段时间每隔两天的半夜我都要去一(♏)个理发店洗头,之(🔅)前我决定洗遍附(🥦)近每一家店,两个多月后我发现给我洗头的小姐都非常小心翼翼安于本分,后来终于知道原来因为我每次换一家洗头店,所(🎫)以圈内盛传我是(😵)市公安局派来监督的。于是我改变战略,专门到一家店里洗头,而且专门只找同一个小姐,终于消除了影响。
当我看见一个地方(🤐)很穷的时候我会(🤩)感叹它很穷而不(🌪)会去刨根问底翻遍资料去研究它为什么这么穷。因为这不关我事。
而我所惊奇的是那帮家伙,什么极速超速超极速的,居然能(🎲)不搞混淆车队的(📐)名字,认准自己的老大。
电视剧搞到一半,制片突然觉得没意思,可能这个东西出来会赔本,于是叫来一帮专家开了一个研讨会(🚊),会上专家扭捏作(🌦)态自以为是废话连篇,大多都以为自己是这个领域里的权威,说起话来都一定是如何如何,并且搬出以前事例说明他说话很有预见性,这样的(💖)人去公园门口算(🍲)命应当会更有前途。还有一些老家伙骨子里还是抗战时的东西,却要装出一副思想新锐的模样,并且反复强调说时代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仿佛我们都不知道这一点似的,这样的老家伙口口声声说什么都要交给年轻人处理,其实巴不得所有的酒吧舞厅都改成敬老院。 -
第二是善于(🙃)打小范围的配合(🤑)。往往是三个互相认识的哥儿们,站在方圆五米的一个范围里面,你传我我传他半天,其他七个人全部在旁边观赏,然后对方逼(🌑)近了,有一个哥儿(👉)们(这个哥儿们往往是站得最靠近自家大门的)支撑不住,突然想起来要扩大战线,于是马上醒悟,抡起一脚,出界。
同时间看见一个广告,什么牌子(🧙)不记得了,具体就(🐪)知道一个人飞奔入水中,广告语是生活充满激情。
第二是中国队的后场控球能力好。中国队在江津把球扔出来以后,经过一阵(🏭)眼花缭乱的传切(🥣)配合和扯动过人,大家定神一看,球还在自家禁区附近呢,但在这过程中,几乎没有停球的失误,显得非常职业。这时,对方一个没(🤬)事撑的前锋游弋(🕍)过来,大家就慌了(🧦),不能往后传了,那只能往旁边了,于是大家一路往边上传,最后一哥儿们一看不行了,再往边上传就传到休息室里去了,只能往(👎)前了,于是就回到(🎱)了第一个所说的善于打边路。
不幸的是,这个时候过来一个比这车还胖的中年男人,见到它像见到兄弟,自言自语道:这车真(🏰)胖,像个馒头似的(🌐)。然后叫来营销人(🛑)员,问:这车什么价钱?
Copyright ? 2009-2025